當奴團隊致力推行環保,在環境局邱騰華 局長出盡九牛二虎之力下,成績如何?
邱局長每天坐在辦公室研究堆填區選址、推行禁煙、停車熄匙等政策,少有落區,未必知道實際市民對環保的認知,以下是一個升斗市民支持環保的遭遇。
徵收膠袋稅後,的確令很多人自備環保袋,表面上算是成功,指是「表面」,因為只有超市及有規模的店鋪才厲行徵收膠袋稅,環頭環尾的士多、藥房、雜貨店、書報攤、文具店等照樣奉送膠袋,最多問一句「需要膠袋嗎?」,而毋須付五毫子膠袋稅,膠袋稅的成效就此止步。
買外賣更百分之二百感受到普羅大眾環保意識低過小學生,自備暖壺去外賣熱奶茶,每次得到的是一個皺眉頭表情,幾乎沒說出口:「真麻煩。」惠顧該茶餐廳幾次後,不再見到皺眉頭,別以為已列入熟客名單,當從暖壺倒熱奶茶入杯便知原因,奶茶比用紙杯外賣少了三分一,竟抽環保水,正藉熱奶茶由十一元加價至十三元,真箇想去海關 舉報他呃秤,杜絕歪風只兩個方法,一是不再光顧,卻難保其他茶餐廳不這樣做;二就是向現實低頭,買紙杯外賣奶茶。
自備食物盒買食物外賣,店方指食物盒尺寸與發泡膠盒不同,難估計分量,會將外賣放入發泡膠盒,著客人自己動手,倒入食物盒中,難逃浪費發泡膠盒一劫。
徵收膠袋稅有成效,不如向製造商徵收發泡膠盒稅、用完即棄筷子稅、即棄膠匙膠叉稅、紙巾餐巾稅,成本高了,轉嫁給食肆,食肆轉嫁給消費者,消費者嫌貴,個個自備容器買外賣,食肆必要低頭。當然要有配套,就是替各製造商轉型保本。
香港環保步伐如蝸牛,因缺配套,如廢物分類回收 後的處理方法,缺乏配套,既失利益者的反對聲音自然大,政策便易撻Q。